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,資本寒冬不絕于耳,大批新創公司崛起與倒閉的時間越來越短。2016年不但新創公司創業艱難,就連不差錢的投資機構也麻煩連連。
去年股災對許多投資者進行了風險教育,同時也爆掉了很多私募證券基金。國內的投資人因為之前的可選項較多,權益類投資的比例較少,近年來股權投資成為未來保值增值的最佳選擇。自前幾年開始,“無股權不富”,以及蓬勃發展的早期投資開始抬頭,于是一級市場的權益類投資成了資產配置中的一環,股權投資成為繼二級市場股票、基金、房產投資、藝術品投資之后,另一個審慎投資的類型。
股權投資作為資管計劃中的一環,或通過創業投資的財富管理部門直接成為基金的LP,或通過銀行、保險、理財機構等第三方通道進入LP名單,更有甚者通過參與股權眾籌成為創業公司的股東,而對一級市場的期望,大多都是通過或明或暗的10多倍、百倍甚至上萬倍的高回報吸引,而作為投資而言,投資回報周期和蝕本風險基本被屏蔽了。
隨著二級市場泡沫的破裂,自然傳導到一級市場,引起了一級市場的波動。今年媒體統計發布的企業死亡名單上,走到IPO環節的企業也上榜了。于是,風口概念停息,PPT和情懷融資不再受歡迎,一時之間,資本步入了寒冬,一是投資謹慎,資金緊張,另一個最為關鍵的環節,這幾年躍起的創業投資機構都是2012年左右創立的,在經過投資品牌和投資組合的大面積布局后,也走到了退出的拐點,而年底爆出的三大品牌機構的投資退出名單,看過之后更是讓LP倒吸一口涼氣。這還是對于基金存續期在7-9年的機構,對那些1-3年存續的基金而言,2016年更是見真章的一年。于是,今年我們一方面創業者與投資者之間紛爭不斷,另一方面投資機構與背后的投資人LP也多有口角之爭。
風險有哪些
退出才是王道,2016-2017年是基金項目集中退出年。而LP與GP的爭斗也由暗轉明,開始公開化。今年發生了多起LP集中維權的大事件,牽扯國內的頂級大咖。
有的誤判經濟形勢,在募資時高許諾,期望抓住所謂投資風口,于是高位接盤,退出無路,LP起訴維權。
有的作為領頭人,折戟于股權眾籌,以為領著一群散戶,不管是資本、品牌、信息、管理等,都可以游刃有余,貿然加持項目,并輕易許諾退出時間和高回報,于是,于是就悲劇了。
有的出道不久,沒有募資渠道,也無相應人脈和資源,于是跟在圈內幾家機構后面學習政府引導基金,起步后,貿然投資,被投企業虧損,面臨國有資產出資貶值和社會資本贖回風險,苦不堪言。
有的借兵第三方渠道,高成本募資,抵掉了幾年的管理費,團隊靠管理咨詢和培訓維持運營,而苦熬幾年的投資清單中尚無一例退出,被LP和第三方機構投訴和起訴。
有的機構,退出渠道匱乏,上市無望,轉而抓住新三板的契機,將投資組合中的企業推到臺上,分給LP的股份在變現困難后,也面臨LP的投訴和下期資金的無法募集。
以上種種,都歸根于退出難、變現難,這也是今年許多投資機構不再以“投出下一個獨角獸”為口號,開始紛紛改口“退出才是王道”!沒有順暢的退出方式和渠道,沒有變現后的真金白銀,LP不再為投資機構的任性和情懷買單。
目前的LP結構,基本還是以政府引導基金、上市公司、富有家族等構成,長線的社?;鸷图易逍磐械仍谥袊壳斑€是一個較為嶄新的領域。
LP與GP的糾紛,源于LP對GP運行機制的不熟悉,作為基金的管理機構,創業投資是投資于快速發展或重建階段的企業,除卻其中的并購基金,一般投資于未上市也就是一級市場,包括天使投資機構、創業投資、私募股權投資,而在國外統稱為風險投資。股權投資是權益類投資,其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股本投資、投資周期長、風險高、回報高。與二級市場的股票相較,流動性差,不易變現和糾錯。而在二級市場,如果你誤判了公司和時機,則隔夜既有糾錯的辦法,但在一級市場卻回天乏力。
創業投資機構的業務模式大體包括“融、研、投、管、退”這幾環,與項目企業對接的業務流程部分往往集中于“投、管”這兩個關鍵環節。一般來說,機構投資人有自己明確的投管流程:建立項目渠道,篩選項目BP,逐步互動至內部立項,初步盡調后的term sheet,簽訂保密協議,進場深入盡調,撰寫投資報告,內部上會、談判、過會,簽訂投資協議,變更章程和工商注冊,完成股份交割,最終打款,然后啟動后續的管理增值和項目監管階段。
GP與LP的對接階段往往集中在“融、管、退”三個階段。也就是通過發起基金,向LP推介基金份額,包括責權利約定、基金結構和運營機制、監督機制、退出匯款機制、投資人管理機制等。GP和LP分工明確、責權利清晰,LP出錢,GP出力。時間鎖定期較長。退出方式一般是項目上市、并購、回購等,一般是項目一退一分,投資期內每年GP提取2%左右的管理費,項目退出后提取20%的項目分紅。
了解了創業投資機構的業務模式,也就不難看出,核心在于優質項目的挖掘、投資和管理、退出,而在這一關鍵領域,LP如果不在項目領域深耕多年,其實還是霧里看花,如果在項目投資和管理過程中,沒有了解和持續跟蹤跟進,沒有長線的投資心態和耐性,再加上GP沒有系統的投資人關系管理和機制,矛盾在所難免,畢竟自己的真金白銀放在自己不懂的項目上,也會徹夜難安,如果后期項目退出不暢,矛盾也就在所難免。
如何規避和維權
LP與GP的結合,是資本與智慧的融合,具有“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資源互補”的協同優勢,是將有限合伙人的資金和管理合伙人的專業能力結合在一起。那么LP在委托GP專家理財時,如何選擇優質的創業投資機構?如何鎖定風險,保障權益,結合筆者經驗,以作分享:
1.協議階段,鎖定風險
作為“集合理財 專家投資”的創業投資基金,一般的都是退出一個項目分一個,管理費一般雷打不動,但隨著GP機構的增多和行業信息的透明化,這在協議約定時,都可一一協商。一般來說,在投資階段,設定一個管理費率,在退出階段則折半或降低管理費率。
項目退出后的CARRY,是對管理機構GP最大的激勵,一般來說有兩種模式,一種是一退一分,另一種是整個基金清盤后的回報超越規定之后按比例進行分取。第一種方式,激勵性強,但對LP缺乏系統保護。第二種方式,對LP是長效鼓勵,但對GP缺乏有效激勵,會造成高端人才流失,進而降低GP投管水準,拉低回報率。所以在洽談這塊時可以對退出的進行分期激勵,比如退一個,可當期分多少,未來2-3年分別分多少,既對GP有過程激勵,也對LP權益有長效保護。
2.過程參與和監督
投資人要有一定的過程參與和監督手段,主動與GP聯系,積極參加其組織的投資人答謝會和項目活動,對管理機構和在投項目有直觀的認識。積極的調閱和重視管理機構的投資人通訊(包括投資金額、投資項目、估值變動、退出形式),同時也可推舉LP中有威望的、獨立客觀的投資人做投資人代表,參與投委會。
LP也要及時與GP的財富管理中心建立溝通機制,主動索取和了解目前基金項目池、在管項目、退出項目的情況,同時,結合自己的產業資源或人脈,發揮積極的作用。
3.選擇專業的管理機構
“小魚躍水面,大魚沉水底”,這適用于任何行當。喊得最響的,不一定是最專業和回報率最高的。而那些一聲不吭、天天沉在項目里的,往往回報率驚人。如果LP對投資機構的選擇不專長,則可選擇母基金或家族辦公室,讓其對GP進行精選和監督。
4. LP在選擇GP時,建議警惕和防范以下三種類型:
4.1項目型基金,先鎖定項目,然后募集資金,定向專項投資于此項目。經濟形勢上行時,大行其道,經濟下行時,矛盾頻發,不管是資金的沒有及時到賬給項目的致命一擊,還是退出無路時,集中投資的風險蝕本,都會引來LP的維權和剛性兌付追責。
4.2股權眾籌,作為項目型基金的變體,拉低了投資門檻,看上去好像讓投資變得簡單和容易,但其實走向了變體,其本質還是權益投資,但卻沒有正規基金的投管體系,不管是在項目爭奪還是后期的投管、退出渠道和方式,都無法與機構相提并論,反而是拿到了二三線項目(預期收益較一線項目低),卻承擔著高風險,這兩年不管是店面眾籌還是股權眾籌,成為矛盾頻發、風險積聚的投資方式。
4.3新三板基金,以套利為主的發起設立的新三板基金,大多是沖著轉板政策和投資門檻下降流動性增強來進行政策套利的,當政策落幕,流動性依然無法解決,許多基金也紛紛被套,而作為受讓新三板股權的LP,則苦不堪言。
蘇格蘭愛丁堡有一家全球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,名字叫做“Scottish Widows”格蘭寡婦基金公司。這家公司早期的資金主要來自寡婦及其他一些婦女。寡婦的錢從哪里來?因為丈夫陣亡,從政府獲得的撫恤金。直至今天,蘇格蘭寡婦基金公司仍然用一個披著黑紗的年輕女子作為公司的LOGO。寡婦基金以此LOGO告誡公司中的每一個員工要珍惜他們所管理的每一分錢,因為他們管理的錢來之不易。機構投資人管理著LP的錢投資項目要視若己出,不負所托,創業者更要如此心態,一定要珍視投資者的每一分錢,因為世間唯愛與信任不可辜負!
(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,供投資者參考)
上一篇:1
地址:山東省濟寧市太白湖新區奧體路13號國投大廈17樓
郵箱:jnhdtz@163.com